從電動車開始逐漸興起,電動車企業通過借殼上市登陸資本市場的事例便屢見不鮮,例如之前美國的Nikola和Fisker等。它們在創立的一段時間內拿出了不錯的“作品”,后續則需要大量的資金將作品量產變成商品,下面說到的Lucid Motors同樣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就在本月的22日,電動汽車公司Lucid Motors宣布,它將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合并進行上市,該筆交易對合并后公司的估值為117.5億美元,同時將為Lucid Motors提供大約44億美元的現金。雖說Lucid Motors的市值相比特斯拉還相差甚遠,但對于一家還沒有量產車的汽車廠商來說,這個表現已經實屬難得了。而Lucid Motors為何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這其實和特斯拉還有著關系。
Lucid Motors Lucid Air(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Lucid Motors到底何方神圣
Lucid Motors的總部設立在加州,前身是創立于2007年的Atieva,當時它們的主要業務是為汽車廠商提供動力電池和動力總成。之后隨著Peter Rawlinson這個“大人物”的加盟,在2016年更名為Lucid Motors。
和特斯拉一樣,Lucid Motors也來自美國加州,前身是創立于2007年的Atieva,當時它們的主要業務是為汽車廠商提供動力電池和動力總成。2012年,特斯拉Model S問世,它的出現讓消費者完全顛覆了對于電動汽車的概念,它的幕后英雄便是當時Model S的總工程師——Peter Rawlinson,之前他曾為捷豹和蓮花汽車工作。雖然Model S獲得了市場的成功,但Peter Rawlinson卻選擇離開特斯拉。
Lucid Motors的CEO——Peter Rawlinson,之前曾在特斯拉工作,他曾是Model S的總工程師,在此之前還為捷豹和蓮花汽車工作過。
一年以后,Peter Rawlinson選擇加盟Atieva,并擔任CTO,2016年則更名為Lucid Motors,同時它的首款高性能豪華純電轎車Lucid Air橫空出世。不過在之后的幾年中,量產Lucid Air的進度非常緩慢,直到2019年Peter Rawlinson成為Lucid的CEO,Lucid Air才開始加速。
其實不止Peter Rawlinson,在Lucid Motors的12人高管團隊中,有六位都來自特斯拉,例如硬件工程副總裁Eric Bach曾為特斯拉和大眾汽車工作,制造副總裁Peter Hochholdinger同樣擔任過特斯拉生產的副總裁,設計副總裁Derek Jenkins曾是馬自達北美的設計總監。
在Lucid Motors的12人高管團隊中,其中有六位都來自特斯拉,可見它和特斯拉的淵源其實非常深。
會成為特斯拉真正的對手嗎?
如此可見,Lucid Motors和特斯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在理念和路線方面似乎也在跟隨著特斯拉的腳步。例如它們的首款量產車——Lucid Air,就和特斯拉的Model S定位類似,同時強調高性能和豪華感。
Lucid Motors希望通過Air車型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后計劃推出尺寸更小、價格在2.5萬-4萬美元左右的純電動車型,開始占領大眾化的市場。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Lucid Motors會在2023年推出一款電動SUV車型,在2024-2025年推出和Model 3類似的車型。
Air作為Lucid的首款車型,定位和特斯拉的Model S類似,他們希望通過這款車型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后通過價格適中的車型占領大眾化市場。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Lucid Motors會在2023年推出一款電動SUV車型,在2024-2025年推出和Model 3類似的車型。
Peter Rawlinson還表示,他們也在考慮在中國建廠,這將會極大的提高量產效率。種種跡象表現,特斯拉更像是Lucid Motors的老師,但是僅僅學習特斯拉就能獲得成功嗎?
目前來看,電動汽車的造車熱潮正在逐步褪去,資本市場也開始逐漸變得冷靜,除有限幾家可以持續的推出富有產品力的車型以外,大多數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的自己造血的能力都非常薄弱,這點從國內的新勢力造車表現同樣可以得到證實。所以此時的Lucid Motors或許不會那么幸運,僅依靠PPT講故事就能獲得高額投資。
同時在產品方面,傳統車企也在開始轉型,像大眾、寶馬和奔馳等車企都已經拿出了很有產品力的電動車型,未來有多少市場留給Lucid,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產品力十足的Lucid Air
最后讓我們來聊聊Lucid Air車型,在我看來它最具優勢的地方還是在于動力和電池方面。Lucid Air將有雙電機和三電機兩個版本,同時有四種動力調校,入門級為480馬力,其次為620馬力和800馬力,最強的則是配備三電機的版本,動力將達到108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2.5s,0-400米的加速時間也僅需9.9s,絕對是斬殺超跑的性能怪獸。
Lucid Air有著非常特別的車身比例,它的發動機蓋和行李廂設計得較短,所以中間車廂的部分就顯得很長,這似乎和我們傳統意義中的豪華轎車比例不大一樣。同時流暢的車身比例也造就了它的極低的風阻系數——僅為0.21Cd,要知道特斯拉Model S的風阻力系數為0.24Cd,這也讓Lucid Air擁有了高效節能的外形基礎。
內飾方面,新勢力造車都喜歡在屏幕上做文章,例如特斯拉單一屏幕的極簡風格,或多塊屏幕的連屏設計,但Lucid Air的設計師顯然最懂得如何優雅的將大尺寸顯示屏優雅的布置在車內。一塊34英寸的弧形玻璃5K顯示屏被設計在駕駛員前方,這個尺寸是Taycan(16.8英寸)上的兩倍多,這讓我們非常其他它帶來的震撼效果。
引人注意的設計還有Lucid Air的玻璃車頂,前風擋玻璃會一直延伸至前排乘客的上方,這比特斯拉Model X的面積更大,相信可視效果會非常不錯,但隔熱防曬或許依舊是個大問題。
動力電池方面,Lucid Air將配備113kWh的電池組,入門車型在EPA工況下的續航里程約為653km,配備大容量動力電池組的車型更能達到驚人的832km,在充電方面,Lucid Air支持超過300kW的充電功率,這超過了270kW的保時捷Taycan和250kW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高功率直流充電模式下,每分鐘可以增加32km的續航,20分鐘內增加483km的續航。
未來Lucid Air將有雙電機和三電機兩個版本,同時有四種動力調校,入門級為480馬力,其次為620馬力和800馬力,最強的則是配備三電機的版本,動力將達到1080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2.5s,0-400米的加速時間也僅需9.9s,絕對是斬殺超跑的性能怪獸。
Lucid Air的電機體積非常緊湊,根據之前Peter Rawlinson的描述,Lucid Air的電機體積相比競品小2.5倍,同時重量更輕,所以不僅可以采用并排雙驅動單元設計,同時也可以擴展出更多的內部空間。
入門版Lucid Air車型在EPA工況下的續航里程約為653km,配備大容量動力電池組的車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32km,在充電方面,Lucid Air支持超過300kW的充電功率。
全文總結:目前來看,Lucid Motors的前景還有很多未知數,但Lucid Air的產品力出色,相信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如果可以迅速打開市場,同時后續車型快速跟進,成為第二個特斯拉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此外中國市場也應該是Lucid Motors不能忽視的部分,畢竟特斯拉在中國已經獲得了重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