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爾夫,大家可能總是會聯想到那個號稱貴族的運動,但實際上,高爾夫的車名其實源自德語中的“灣流(Gulf Stream)”,反正大眾就是特別喜歡用這樣的詞匯來給自己的車子命名。在這一潮流底下誕生的車型還有帕薩特(信風)、捷達(噴流)、寶來(布拉風)和尚酷(熱風)。不過,高爾夫作為一種運動的名稱,大眾也給其找了一個伴,那就是波羅(馬球)。
圖:而高爾夫在國內得名“大眾神車”,其實也并非偶然。
高爾夫簡史
圖:第一代高爾夫(1974-1984),其中GTi車型于1975年上市。在德國生產的第一代高爾夫最終在1984年由第二代高爾夫替代。但在其他地方,例如南非,第一代高爾夫以城市高爾夫的名稱持續生產到2009年。
圖:第二代高爾夫(1983-1992),汽油機從1.3升排量到1.8升排量,其中基本型的1.3升直列四缸發動機能夠提供55馬力的最大功率。GTI所搭載的1.8升直列四缸發動機與第一代GTI車型相同,最大功率112馬力。頂級的1.8升四氣門發動機被搭載在GTI 16v車型上,最大功率達到139馬力。1990年推出的GTI G60限量版車型還加裝了機械增壓,最大功率達到了210馬力。
圖:第三代高爾夫(1991-1999),第三代高爾夫的入門級發動機變成了一臺60馬力、107牛米的1.4升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
圖:第四代高爾夫(1999-2006),一汽大眾曾經引進過這一代高爾夫車型國產,從本代開始了R系列的高性能版本。
圖:第五代高爾夫(2003-2008)基于全新PQ35平臺的第五代大眾高爾夫車型在2003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外觀上就是咱們熟悉的“邁騰臉”,國內并沒有國產本代車型。而GTi車型第一次正式進入國內市場,售價極其高昂。
圖:第六代高爾夫(2008-2013),時隔一代車型,這一代高爾夫車型再一次被一汽大眾引入國產,順便連高性能版的GTI車型也順理成章地跟著國產了。而且頂級的R20也引進國內,正式開啟了大眾神車一名。
圖:第七代高爾夫(2013至2020),第七代高爾夫GTI告別了第六代的PQ35平臺,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新式的MQB平臺,與該生產平臺上共同投產的還有奧迪A3、西雅特Leon以及斯柯達明銳等車型,根據大眾的計劃藍圖,MQB將會取代服役多年的PQ25、PQ35和PQ46平臺。
2020年7月,第八代國產高爾夫正式下線,據悉將會在10月份正式上市。新車外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高爾夫的傳統,在原來的車身線條基礎上,燈組等等細節方面賦予了不少更加時尚的元素。新的平臺、新的技術,在這個時代下的高爾夫無論在動力系統還是功能配置上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傳統的汽油發動機,還會有混動、純電等等。功能性方面,駕駛輔助、語言控制等時下最新的科技配置也會悉數登場。第八代高爾夫將以全新的方式演繹大眾的傳統。
由于高爾夫在汽車領域里的巨大影響力,A系列平臺也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高爾夫平臺”,奧迪的A3、TT、Q3,大眾自己的途安、開迪、捷達、途歡、EOS、尚酷、甲殼蟲等等(當然高爾夫自己系列里諸如GTI、Plus等等的衍生車型自不必說),西亞特的Altea和Toledo以及Leon,斯柯達的明銳、Yeti等等,都出自同期的高爾夫平臺,因而引發了“大眾只有高爾夫這一臺車”的論調。